168sports-靳树梁:中国钢铁冶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

王思吟王思吟 NBA资讯 2023-11-07 77 0

在我国钢铁事业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,涌现了多位开拓者,他们以可贵的精神和智慧,创造了一个个亮点和辉煌,载入了人民钢铁事业的史册中开拓者。东北工学院的首任院长、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、著名炼铁专家靳树梁就是其中一位。

168sports-靳树梁:中国钢铁冶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

靳树梁

靳树梁(1899—1964),冶金学家,河北徐水人,曾任东北工学院院长、教授开拓者。1955年,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。1920年,毕业于北洋大学,参加拆迁汉阳和六河沟钢铁厂至大渡口,以及组建威远钢铁厂。1943年,因改进高炉炉顶布料装置获中国工程师学会论文奖,并先后获发明专利。1949年后,在恢复鞍钢和本钢生产中,深入实际,卓有成效。在任东北工学院院长期间,经常深入工厂研究,解决生产中的问题。牵头开展本溪高炉结瘤的研究,领导总结高炉强化经验,研究高炉降料理论,提出“风口区焦炭运动现律袋式效应”、悬料机理、造渣理论等。牵头教研室开展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的科学研究,取得突破性成就。

新型小高炉第一人

1899年4月,靳树梁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开拓者。1916年,考入北洋大学采冶科。靳树梁曾目睹天津城垣被毁,深感担忧,立志献身于工业,因此更加努力地学习。在靳树梁毕业前夕,五四运动爆发,他痛恨帝国主义的欺压和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,毅然走上街头参加示威游行。1919年毕业后,靳树梁任汉口谌家矶扬子机器公司工程师。

1936年2月,作为中央钢铁厂筹备委员会成员之一,靳树梁带领7名技术人员赴德国实习考察开拓者。他率先垂范,勤奋学习,每天除下厂实习9个小时外,业余时间集中钻研理论,广读参考书。靳树梁虽身在万里之遥的异国,而心却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着。全面抗战爆发后,平津、沪宁等地相继沦陷,祖国大好河山已失半壁。他异常痛心和忧虑,再也按捺不住急切的救国之心。为给抗战提供钢铁,他毅然中断学业,回到了战火纷飞的祖国大地。

168sports-靳树梁:中国钢铁冶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

-168sports-

青年靳树梁

回国后,靳树梁被分配到由兵工署、资源委员会联合成立的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任工程师开拓者。他的任务是和同事一起,将汉阳铁厂和大冶铁厂的部分设备拆迁到重庆大渡口重建,以应战事急需。

大家苦干三月余,终于在日军逼近武汉时,基本完成预定拆迁任务,赶赴重庆大渡口开拓者。但重建100吨大型高炉所需的时间太长,而抗日战争急需钢铁,所以政府决定先建一座20吨小高炉。但既无前人经验,又无技术资料借鉴,靳树梁挺身而出,毅然承担了重任。他根据四川省当时探知的煤铁资源质贫、层薄、分散,运输条件差等情况,充分利用拆迁来的设备和材料,历尽千辛万苦,克服重重困难,成功地设计出中国第一座新型20吨小高炉。经过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艰苦努力,终于在1940年3月2日在大渡口开炉投产。此间,他还为永荣铁厂设计了一座5吨小高炉,为云南钢铁厂设计了一座50吨高炉,较快地为抗战提供了生铁。

靳树梁的心也像熊熊炉火般的炽热,聊慰归国初衷开拓者。他后来撰文说:“小型炼铁炉为近代技术,在交通困难,矿层贫薄情况下,供战时生铁急需之时代产物,而东西典籍,查无资料记载,缺乏资料可以引证。创行伊始,众目睽睽,一国既出,群相效尤,得以救活当时之铁荒现象,实我国工业上莫大之成就。”靳树梁也因此被誉为“新型小高炉第一人”。

靳树梁务实求进,又对当时小高炉普遍存在的焦耗高、产量低问题,进行了深入研究,最后终于设计出“小型炼铁炉标准炉喉”开拓者。1942年12月25日,这一发明在威远铁厂小高炉上正式应用。在抗战期间,威远铁厂小型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,一直雄踞同类型高炉之冠。

东北工学院首任院长

东北全境解放后,为适应新中国建设对人才的大量需求,1949年3月,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,以东北大学工学院为基础建立沈阳工学院开拓者。1950年,将沈阳工学院、抚顺矿专和鞍山工专三校合组为东北工学院,校址设在长沼湖,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南湖,靳树梁担任首任院长。

第二年,东北人民政府批准了东北工学院南湖基建工程开工申请,南湖校区建设在靳树梁院长的带领下紧锣密鼓地展开开拓者。靳树梁曾写过一首词描绘南湖旧景:“风自吹襟,人争掩鼻,汩汩沟流半粪污,湖安在?指几行衰柳,一片黄芦。”经过东工人几百个昼夜的奋战,师生们肩挑手推,四大学馆相继落成,185万平方米的荒地、芦苇荡变成美丽的校园。靳树梁院长将四座教学楼定名为建筑学馆、冶金学馆、采矿学馆和机电学馆,老东大“自强不息、知行合一”的精神悄然在典雅、凝重的南湖校园中传承。

168sports-靳树梁:中国钢铁冶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

东北工学院首任院长靳树梁

1956年暑期,东北工学院全部迁入南湖校园开拓者。当时正是新中国成立初期,神州大地百废待兴,东北工学院及时调整办学方针,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,面向国民经济主场,主动承载起“科技报国、产业兴国”的梦想,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。

靳树梁主张工科院校要实行厂校合作,教学要面向生产,理论要联系实际,要求厂矿和各系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,厂矿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、作专题报告,学校教师深入工厂熟悉生产实际、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开拓者。在他的倡导下,厂校合作迅速开展,到1954年10月,东北工学院就有炼铁、炼钢、钢铁压力加工等9个教研室与鞍山钢铁公司所属10个厂矿签订了合作合同。

东北大学第一任校长王永江早在建校之初,就主张“知行合一”,注重实践开拓者。来自生产第一线的靳树梁院长更是对此身体力行,他带领几位青年教师为本溪钢铁公司成功地解决了高炉结瘤问题;在四川威远钢铁厂高炉改造失败,四处求助专家,甚至在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后,仍无济于事的情况下,切中要害,提出科学、有效的解决方案,为高炉的正常生产作出了贡献。

168sports-靳树梁:中国钢铁冶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

东北工学院首任院长靳树梁

靳树梁始终致力于教学改革,强调在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,要结合实际,并依靠自己的教师创造的中国经验开拓者。他先后四次组织修订教学计划,重视教研组的建设,发挥教师的集体力量,强化学生的认识实习、生产实习、课程设计、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。他还以身作则,深入教学第一线,亲自讲授炼铁专业的“高炉操作”。

靳树梁深知,要搞好教学,必须狠抓教材建设开拓者。在他的领导下,东北工学院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材料学著作及其他许多教材。他还主持编写了第一部结合中国实际的炼铁专业课教材《现代炼铁学》,《现代炼铁学》被公认为是一部内容丰富、理论水平高、实践性强的炼铁学教科书。

168sports-靳树梁:中国钢铁冶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

靳树梁与炼铁教研室的同事们讨论《现代炼铁学》初稿

在此基础上,按照培养工程师的目标,东北工学院率先对矿区开采专业五三届学生展开毕业设计,这是全国工科院校中最早展开毕业设计的专业开拓者。教育部肯定了毕业设计的经验,并向全国高等工科院校进行推广。面向实践夯实理论基础,东工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就已经孕育其中。

1955年6月,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成立,靳树梁教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开拓者。

攻克钒钛磁铁矿冶炼世界难题

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,靳树梁一直从事高炉强化课题的研究开拓者。1957年,他精心研究高炉风口区的炉料运动,提出了“高炉风口区炉料运动特征——袋式效应”的新观点,并写成论文在1960年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年会上发表,受到了与会者的重视。这一观点给高炉工作者研究炉料运动提供了新的线索,随之而来一系列新理论,是破旧立新的一个新起点。

新中国刚刚成立,急需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,而钢铁工业更是重中之重开拓者。当时,钒钛磁铁矿的研究在瑞典已有100多年的历史,但只限于在炉渣中二氧化钛不超过15%的情况下才能顺利炼出合格的生铁。而我国承德矿渣中的二氧化钛高达20%-25%,由于高炉冶炼技术实际未能得到解决,一直被业界视为“硬骨头”“啃不动”,于1961年7月被迫停产。

为响应党中央提出建设“三线基地”的号召,1962年“多元铁矿石的冶炼和综合利用”课题被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开拓者。东北工学院以高度的责任感承担了这一任务,靳树梁院长对炼铁教研室的教师们说:“国家建设的需要,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,承德钒钛磁铁矿冶炼研究是国家急需,我们炼铁工作者责无旁贷。”他又深有感触地说:“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极为丰富,能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生产,也是三生有幸。”

靳树梁分析了攻克难关的可能性,组成了科研组,并派人赴承德钢铁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开拓者。他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科研攻坚,利用承德当地的铁矿模拟攀枝花矿石进行试验性开采冶炼,开拓了承德钢铁厂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新工艺,提出了高炉风口区炉料运动特征——袋式效应新观点,终于解决了钒钛磁铁矿冶炼的科研难题。

考察结束后,在靳树梁的直接指导下,工作小组迅速制订出研究计划,分含钛炉渣黏度、含钛炉渣脱硫能力、烧结、炉外脱硫四部分进行开拓者。靳树梁在院务繁忙的情况下,仍旧领导着这一课题的研究,热心关注课题的进展,尽力给予指导。他亲自查阅德文、英文文献,审定所有研究计划、方案和图纸,经常到实验室了解实验情况和问题、详阅数据,和大家一起讨论,为攻关出主意、想措施。

1963年3月,科研组开始主攻技术难关——脱硫问题开拓者。至1963年国庆节前夕,科研组终于提出了“高碱度、较高炉温、烧结矿”冶炼钒钛铁磁的新方案,突破了国外百余年来形成的传统技术方案。11月初,在马鞍山钢铁公司18平方米烧结机和225立方米的高炉上,开始了工业性试验。新方案深受专家和现场专业人员的好评,技术鉴定的结论为:“试验获预期效果,以承德钒钛磁铁矿炼出含硫合格的含钒生铁,为钒钛磁铁矿冶炼指出了新的方向,并为将来西昌的矿冶炼试验打下了基础。”这一研究成果促使承德钢铁公司恢复了生产。

1963年10月,东北工学院参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冶炼的实验研究工作,东北工学院炼铁、冶金物化、选矿、分析化学、地质等教研室和中心化验室与攀枝花钢铁研究院等五个单位研究的“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高炉冶炼新技术”项目,197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开拓者。攀枝花钢铁集团因此成为国内知名的钢铁企业,攀枝花也从一个小小的村落发展成为西南的名城。

1990年6月,东北工学院抚顺校友会塑立了靳树梁的半身铜像,并安放在图书馆内,让这位深受东北大学师生爱戴的老师,永远深情地注视着辛勤向学的东北大学师生开拓者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喜欢0发布评论

评论列表

发表评论

  • 昵称(必填)
  • 邮箱
  • 网址